太岁是指的是什么行星(古时候太岁指什么)
岁星是指哪颗星?
木星(mu xing)古称岁星,是离太阳远近的第5颗行星,而且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别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木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4332、589天,约合11、86年。木星(a。k。a。 Jove)希腊人叫作 宙斯(众神之王,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和罗马国的保护人,它是Cronus(土星的儿子。)
公转轨道: 距太阳 778,330,000 千米 (5、20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42,984 千米 (赤道)
质量: 1、90*10^27千克
为啥木星被称为太岁
太岁,是天皇氏时代创制的星纪,又称“摄提纪”。岁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
战国时代有种纪年法,依据岁星(木星的假想星)在天体中运行的规律用来纪年的方式方法,叫“岁星纪年法”。因为岁星在天区的目测运行方向与斗柄相反,所以对应岁星在天区的具体位置是逆序的。天学家们为了迎合斗柄旋转的顺序,虚拟出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的星体,名为“岁阴”,又叫摄提、太阴或太岁。其运行的方向与岁星(即木星)正相反,自东向西十二年运行一周天,每年行经一个星次,运行到某星次范围,就用“岁在某”来纪年。西汉末年的刘歆依据上古资料整理出岁星在天区中停留的十二个位置,称为“十二次”;这“十二次”分别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古时候天文学家发现,木星是太阳系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对地球作用与影响特别大,所以用木星预示年度。木星12年绕太阳一周,就是12生肖的来历,亦即十二地支。但是古时候天文学家还发现木星事实上的运行周期11、86 年,因此每隔84-87年就会超辰(西汉刘歆提出)一次。为了避开超辰的问题,就假设了一个天体,并和木星相对应。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由此来解决摄提纪干支纪年与岁星纪年法之间的冲突,即木星超辰的问题。这个假设的天体,正所谓太岁。
木星在黄道周天十二宫运行过程中,如同天子每年的巡游。当木星处于十二宫及二十八星宿的留、伏、逆状态时,皆主不吉。就会出现不同的吉凶亦即平常所说的“犯太岁”。
“太岁头上动土”中的太岁指的是什么?行星?
在太岁头上动土”是咱们国家的一句老话,它表明一种文化忌讳和避讳。过去人们认为,不信这种忌讳和避讳、真的会招致灾祸。唐代《酉阳杂俎》一书记录载入:有那么一个叫王丰的人,“于太岁头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牛,蠕蠕而动,遂填,其肉随填而长。丰惧,弃之。经宿,长塞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内悉暴卒,唯一女存焉。”《广异记》中也说:晃良贞不怕鬼怪,每年者要在“太岁”头上挖土。有次挖出肉块,用鞭子打了几百下,扔到大路上了。当夜有人看到有些神人骑马坐车来慰问那肉块,并问:“太岁兄,你为啥受他辱打而不报仇呢?”回答是:那人血气方刚,我也没办法。天明后“太岁”就不见了。
太岁是哪些东西?
阙家中面是我给老子要用心去吧皮卡丘一
太岁是什么?
太岁又称太岁星君,太岁就是天上的木星,由于木星每十二个月运行一次,所以古代人们称木星为岁星或太岁;太岁又称太岁星君,或者岁君,它既是星辰,也是民间奉祀的神只。 普通人的年庚,若与值年太岁相同,民间称为犯太岁,年庚对冲者,则叫冲太岁;诗约: 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于是,不管是那一种,在那一年里必定百事不顺,事业多困厄,身体多病变,因此一定要拜奉太岁星君以保平安。 六十甲子各有岁神轮值,而当年轮值之岁神称为值年太岁,如想了解本人的值年太岁,仅需找出自己在六十甲子归属的名称,便可找出本人的值年太岁。 甚么叫做犯太岁,犯其实也就是说其实就是冲,「冲」亦分为「年冲」及「对冲」。 「年冲」其实就是指生肖之年,例如今年是蛇年,属相为蛇者即为年冲; 「对冲」其实就是指生肖之年再加上六年,「对冲」又叫「六冲」,即子午冲、丑未冲、寅申冲、卯酉冲、辰戌冲、巳亥冲;以辛巳蛇年为例,巳与亥为相冲,因此肖猪的人仕在辛巳蛇年,便是「对冲」,犯了太岁;凡是遇见「年冲」或「对冲」的生肖,都要到庙里拜太岁,才会诸事顺吉。 甚么叫做刑太岁,刑太岁,又称「偏冲」,本人的出生年如与流年所属生肖相差三年,便是刑克,即与流年太岁「偏冲」。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例如蛇年,肖蛇为太岁,肖猪为冲太岁,而肖猴和虎为「偏冲」太岁。
太岁是什么
太岁本是古时候天文学中假设的星名。太岁与岁星相对应。岁星即木星。古代人们认为岁星每十二年一周天,于是将黄道分成十二等分,以岁星所在部分为岁名,共有十二个岁名: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枵、取訾、降娄、大梁、实枕、鹑首、鹑火、鹑尾。古书中有“岁在鹑火”、“岁在星纪”如此的记录载入。岁星运行的方向自西而东,与将黄道分为十二支的方向正好相反,古代人们就推研出一个太岁,太岁向与岁星实际运行相反的方向运行,古代人们就以每年六岁所在的部分纪年。如太岁在寅叫摄提格,在卯叫单阏。后来又配以十岁阳,组成六十干支,用以纪年。
太岁每十二年统天一周,与预示方位的十二地支正好相配。逢甲子年,甲子就是太岁。逢乙丑年,乙丑就是太岁,依此类推至癸亥年为止。
风水观念认为,太岁星每年所在方位为凶位,假如这一年在这一方位破土兴建房屋或造坟,便会招致祸事。
冲撞太岁这种观念早在先秦就产生了。《荀子儒效》记录载入:“武王之诛纣也,行之日以兵忌东南而迎六岁”。这个记录载入说的是武王伐纣时,是在兵家所忌的日子。那个时候的大臣劝谏说,岁在北方,不当北征。武王不听,结果与太岁相逆,武王的部落走到汜水,汜水猛涨;走到怀水,怀水猛涨。天气变冷,日夜大雨,军心动摇。幸亏来了诸神相助,才反凶化吉,灭了商纣。
汉代的一个叫王充的名人,他为此写了《论衡;难岁》。他叙述说:“《移徙法》曰:‘徙抵太岁凶,负太岁亦凶。''抵太岁名曰岁下,负太岁名曰岁破,故皆凶也。假令太岁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其移东西,若徙四维,相之如者皆吉。何者?不与太岁相触,亦不抵太岁之冲也。”